最近我常思考一個問題:
「工作,對我而言是什麼呢?」

----

從前,我常推想以後工作的環境、場合以及屬性,
然後由當中去找尋若要實現幻想,自己需要補強的部分。

雖然大學時的科系與現在是同樣領域,
但畢竟是不同學校,強調的「屬性」不同;
或者該說,在這邊我看到的是更真實、現實的東西。
對於未來,也因此似乎在某個部分可以更為清晰。

對未來可能的工作環境、場合以及屬性,
以親眼所見的實例取代幻想,
瞭解大致的方向。

但,看的更清楚後,
我卻開始感到若有所失。
在工作的意義上,找不到那所謂重要的、也或許是關鍵的,
動力。

可以讓自己持續投入、並且感覺充實、
感覺到「有意義」的工作動力。


也許工作的意義,只是很單純地為了餬口。
在這多樣化的時代,快樂、興趣、成就感什麼的,
不那麼絕對要和工作牽扯在一起,
而且也可以從別的領域去獲得。

況且這仍是相當重要的理由。
在基本生存費用日趨高漲的全球變遷下,
為了稍高一點的薪資,願意屈就的大有人在。

可是除此之外呢?

只由錢的觀點,對我而言是可以讓我願意去做、
但卻不是可以令我熱血澎湃、有充實感而做的長久的理由。

在身為老闆公司員工的日子裡,我體會到:
「做一個無法讓我察覺其意義所在的工作,
只會在日復一日的例行公事中,累積層層的空虛感;
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,然後整個人慢慢地麻木,而且很不快樂…」

我到底,
是為了什麼而做這樣的工作呢?
從這樣的工作中,我可以獲得什麼呢?
那是我想要的嗎?


誠如系上教授所說,工工/工管其實就是
「Science of Better.」,是一種把事情以更有效率、更少成本、
更高品質完成的科學。

因此這門學問跨足很多的領域,舉凡工學、管理、製程都有所涉獵。
但不論範圍有多廣,我認為最終仍不脫business的範疇。

如果說,電子、科技的貢獻是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;
生物、醫學方面的研究,是給予人類更良好的醫療品質;
親愛的小恐龍身為教師,亦肩負了導正基礎人格的責任。

那麼,我在這個領域裡的努力,
充其量就只能是幫公司老板賺更多的錢、促進經濟活動嗎?
或者硬要解釋說,協助電子/科技的研發、生物/醫學的研究更有效率?
我的貢獻就只能這樣嗎?

也許是我某部分的天真理想性格使然,
總覺得這種工作,在對世界、對人類的貢獻上,
不是很讓人覺得:「喔~真了不起」的感覺。

(續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