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的年代,
曾有人說,媒體的勢力已是無遠弗屆、無人可檔,
但這是否亦反映出,人類越來越缺乏過濾不必要資訊的能力?

***

我並非一味反媒體,
但倪閩然自殺一事,值得媒體一連報導半個多月還不罷休嗎?

而除了將夏禕妖魔化、塑造出受害者與加害者、拔刀不平的好友群,
以這樣單調二元的分類,明顯帶有立場的報導,形成兩造對立的局面之外,
這個事件難道沒有別的面向可提了嗎?還有必要再提嗎?


持平而論,
雖然他有過傲人成績,雖然他開創過一時的流行,
雖然,死者為大。

但「大師」這兩個字,我實在無法認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他創造過流行,但未深耕為文化,
他有過成績,但也沒有創造過任何經典。
我很想問這些人,這些稱他為大師、泰斗等等… whatever 之人,
究竟他有怎樣的成績可被稱為大師?


傳統的道德觀念教導我們死者為大、人死如燈滅,
過往的那些事情也就隨之而去吧,
不要、也不會再評論了,
如果這麼做,反而顯得不厚道。

但這麼做,真是對的嗎?
這難道不是在為扭曲的道德觀建立溫床?

名聲(形象)確實重要,但這需要靠平時的行為舉止去建立;
如果人一死就可以被過度美化,胡亂吹捧,
還有標準可言嗎?又如何與人向善?


台灣的民眾是善良的,在這點上更是如此,
在死者為大的無限上綱作用下,
他的濫情被說為是情感豐沛,他的揮霍被說成是不懂世道險惡。

對感情不忠何苦用「藝術家」來包裝呢?
情感豐富的藝術家就該拈花惹草?
這是什麼邏輯? 請不要侮辱藝術家!


當然,他確實擁有藝術家描繪夢想的氣質,與要求完美的思維,
但作為一個實踐者,他的執行力顯然未及。

要求完美是許多人的理念,但實際執行時的妥協程度,
會顯示出是確有其事或僅是打打嘴炮。

如果真是夢想家與實踐者兼備,且要求完美,
那他和他兒子合演的那齣無法令人感受到誠意的舞台劇,
我不知道算什麼?

***

話說回來,夏禕沒有權利不想當第三者嗎?
即使男人嚷著要死要活,她沒有權利拒絕這男人的求愛嗎?
而留下一堆問號,在媒體的渲染下讓夏禕變成過街老鼠的男人,
這樣叫做愛她?

把他一個人扔在台灣,有病也不來相陪的原配,
在鏡頭前說很愛他,說他們感情多好,沒有人質疑?

更別提老爸死沒多久就要開生日party,並且打算寫作來紀念她父親的倪汀諾。
將來也許會有出版社願意幫她出書,但這本書將會多麼的將他神格化,
並且有多少文字會是由他人帶筆的呢?


此外,請不要再上演「孤兒寡母」的戲碼了。

套一句四毛狐狸的話:
「李亞萍說只有七百萬生活開銷大、很拮据,我不覺得。
    台灣有太多人連七萬塊存款都沒有仍要養家活口。
    同情心?我想應該用在更需要的地方。」


而說到底,不管幫他處理身後事的人動機多麼不單純,
如果不是因為媒體的變態跟嗜血,他們會有機會噱到那麼多錢?
會有機會大大曝光嗎?

總之,這樣的鬧劇該落幕了。

--

這篇文章不是要批鬥什麼,
只是在看到一片「人都死了也就算了」、「讓他們好好地過吧」之類的說詞,
令我感到荒謬。

在發揮「溫情與愛心」之前,該先想想「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」,
這件事鬧成這樣,他們這些當事人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