坦白講,直到大學以前,我未曾思考過唸書與工作的關係。
因為還算是可以唸書的料子,就這樣一路念上來了。

(但該慶幸的是,雖然走的也是這樣的路程,種種機緣下,
卻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。懂得去質疑事件背後的動機、
思考不同選擇的可能性、而規劃相對應的安排。)

唸到大學後,我開始思考起兩者之間的關係。

在功利主義價值觀瀰漫的台灣社會,太多人把「名利」等同於幸福,
認為教育就是爭名逐利最佳的工具。

所以讀好書、考上好學校、進入好科系,就是成功幸福的保證。
而所謂好學校就是升學率高、好科系就是「錢」途看好的科系。
考上台大醫學系,人人稱羨,沒有人會質疑學生的心性是否適合;
考上哲學系,通常得到的冷嘲熱諷是:「讀哲學有什麼用!」
更慘的是,如果書讀不好,就被評價沒出息。

然而,會讀書就有出息了嗎?
而所謂的會讀書,是真的會或者只是「會考試」呢?

在我看來,「會唸書」其實和「會修車」、「會雕刻」差不了多少,
沒有誰高誰低的問題,只是每個人能力不同罷了。


我很幸運,唸的都是屬於一般人認為的「好學校」。
但每當有人讚我:「很厲害喔、很會唸書」什麼的,
我只是笑笑,心中深深不以為然。

大學生又如何?碩士又怎樣?
這種學位上的表現只能說明你考試技巧不差,
不表示你真的很會「唸書」。
這種讚美還不如說你人很認真、人很好,來的受用。


事實上在學校裡,我看過許多天資聰穎、反應極好的人,
卻也看到更多在那樣的價值觀下,
把大學當作職業訓練所,不懂謙卑、很會考試、
卻可能要不斷重修「個人品德」之人。

這群人相當地在乎「自己」、重視自己應得的權利,
卻對應盡的義務置之不理。

這樣的人格特質不但容易造成人際間的衝突,
也往往導致自身承受挫折能力不良。
可嘆的是,不知究竟是誰造就了誰,
在功利主義價值觀瀰漫的氛圍下,這樣的惡性循環似乎越演越烈。


說實話,有時我真是對相當「知識經濟」這個詞相當反感。
因為這個詞實在隱含太多的功利主義。

什麼是知識?

知識可以讓你長見識、長膽識、豐富你的生活。
但不代表它可以幫你長財富。
你懂得比別人多,不代表你就該比別人拿更多錢。

知識的價值就在於它的本身。
That's all!

作為一種視野、一種仰望、一種高度,
這正是「教育」、「知識」為人所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。

那是一種素養,一種身上的習氣、一種可以提升氣質的東西。

因此,我們受教育,我們讀書。
為的是多一個機會,求一個比較好的生活品質(不專指物質生活)。
還有擁抱知識本身的價值。

而不是為了賺大錢、或「可以」賺大錢。


「教育和訓練不同,訓練是為人們的職業作準備,
而教育則是為人的生命作準備。」

大學是知識的殿堂,別再把它當作職訓局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