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》這本與其說是管理書,其實更該說是Handy的自傳,是他回顧一生,闡述對人生現象、生命哲學的觀察。非常獨特的,從哲學角度來剖析管理。

我想,又該是翻翻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的時候了。

-----

我們看到的或知道的,只不過是事物的影子。那是我們對真實的「感知」,而非真實的真相。真相永遠不會有人知道。

生命是一個大假說,在生命整個結束之前,很難證實或否定這個假說。

-----

假使你連續問三、四次「為什麼」,最終會探測到別人往往沒有意識到的深層動機。

「為什麼用這個策略?」
「因為這樣提供最好的投資報酬。」
「為什麼拿這個當spec?」
「因為那是投資人的期待。」
「為什麼投資人可以裁奪你的決定?」
「因為企業經營就是這樣。」
「為什麼企業經營要這樣?」…

-----

文憑只是繼續學習的一個資格,是教育的起點,不是終點。

「我們要指派一個經濟學家負責東南亞。」
「可是我在大學讀的是希臘文和拉丁文」
「但是你讀的是牛津?」
「是的。」
「那麼,一切就行了。你會應付的來的。」

-----

你有個訓練精良而空無一物的腦袋,我們會放進有用的知識。

-----

庫存的知識腐壞的非常快。通常當你需要時,它已經不存在了。

-----

在我們找到自己在金錢方面的「足夠」定義之前,永遠不會有真正的自由。而這個自由指的是能夠去追求自己人生真正目的的自由。

安於「足夠」:錢不再是成功的象徵,不再能用來定義自我。我們必須打開心胸,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看重得東西,面對我們希望如何定義自己、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。

-----

員工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,即使在帳目上被歸為成本。

-----

讀過書的人,都被教導怎麼理解知識,卻沒被教導怎麼行動

-----

亞里斯多德,臨終習題:想像自己在一生的最後一天,會怎麼評估這一生。
「認識自己」很難作到,但下一步「接受自己」,也一樣困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