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授要求一份統計的相關分析,作為期末報告。

從未作過這種專案形式,感覺非常陌生,雖然聽過老師的解說,
卻還是抓不到方向。光是原始資料,我們這組前後就更換了六、七次;
每換一次資料就得從頭去把它研讀一遍,很耗心力。


跑總圖找碩士論文、問卷,開討論室研究手邊資料、
湊出課餘時間集合討論,大家花在這報告上的時間,真的不少。
第一次的報告被教授退回後,於資料的選擇上更得謹慎了。

最後,選擇了一份由「勵馨文教基金會」於九十年度所作,
調查有關「援助交際」的資料。

報告的架構、程序,使用的統計方法等等,基本上沒有錯誤,
問題在於結論。

勵馨文教本是關心致力於家暴、性犯罪、關懷少女等議題的組織,
其調查報告之結論,往往著重於指標性的、對社會有正面引導性的,
所以其調查結果,不一定有足夠證據推論出那樣的結論。

其目的在喚起大眾注意上比做研究要重的多。
其目的在喚起大眾注意上比做研究要重的多。

志揚這麼說:「經濟方面的問題比較好做結論,社會問題就很難。」

人文關懷的角度,不適用於科學驗證之推論方法。
這是最基本的問題,可是大家討論的時候不但沒有發現還討論的很樂。
呵… 該說是經驗不足吧,經過這次,相信眼光會更敏銳的。

然而這樣的經驗真的很好,對問題的選定、資料蒐集、
科學方法驗證等等,都是未曾有過的。
也才明白,一份碩士論文,真的有可能需要做到兩年。


而最讓人高興的是,成員在這次報告中的用心。
我們用了很多時間,或許報告不是最好的,其過程卻真的值得鼓勵。
大夥兒因為選修不同的課,期末時刻,往往有各自的作業或考試。
卻還是願意付出時間一起討論,也都很認真,
看不到不負責任或是不做事的敷衍態度,這種感覺很好。


聽說很多組別只有一兩個人在做事,比較起來,我們很幸運。

棒子在看見自己組員名單時一句:「靠,為什麼有他?!」…
不論交情如何,一個人是不是可靠、可信賴的,在選擇分組名單,
或是接幹部、辦營隊等正事時,大夥兒的態度就很明顯;

避之唯恐不及,或是第一個想到你?
上回看到一個研究所女生的文章,提到所裡有個女生很不負責任,
沒有人想和她一組,她自己纏上了作者,作者也只好認哉。
後來分配她幫忙找些資料。結果:隨便塞了一堆從網路上下載的東西,
未經整理,自己也沒看過!

很難想像,都已經是研究生了還這樣做學問。
這種態度怎麼作畢業論文?畢業論文絕不可能靠別人、
抄別人的,那可得是自己原創的東西。

誰願意花心力替別人作嫁衣裳啊?

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好或壞的人,在於能否找出最佳互動的差別而已。
如何與持這樣不負責任、慣於占人便宜享受別人成果的人互動,
需要大智慧。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。

上回工管營遇上不負責的學弟,最後只能是志揚和我收拾濫攤子,
這樣的處理其實不好,不過當下也想不出別的方法…

與人相處,酒肉朋友或多或少,
也有其存在必要,並不排斥;
只是想提醒自己,要做個在別人有真正需要時,會被想到的人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