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只是不習慣,應該陌生的場合裡,那熱絡的感情。 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 

傍晚時分接到一通電話。

「是我啦,我是淑菁啦。」

口氣與態度親切友善,像極了常見面的朋友,可我怎麼沒半點印象?

「淑菁…淑菁…」沉吟半哂,正打算開口詢問時,

一道模糊的輪廓閃過心頭,霎時,記憶就像流水般汩汩而來。

我又驚又喜:「啊!是妳啊!怎麼會打來!?」 

她是我的小學同學。

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小學時期沒有保留多少記憶,像一片空白似的。

當然事實絕非如此,又不是宮雪花哪那麼會失憶呢。

只是因為事隔多年,加上當年情緒少有大起大落,印象本就不深。 

如今一通電話,一個人名,當時的記憶就都回來了。

越是與她閒聊,當年的人啊事啊越是歷歷在目。

多年未曾再提過或聽過的同學姓名,也能很自然地脫口而出,

彷彿這些年的空白不曾有過。
 

我也頗覺詫異。

想想彼此也有九年不見,第一次互通電話,她的語氣為什麼如此相熟?

換做是我撥電話給多年不見又不熟的友人,通常是:

「不知你還記不記得,我是你的…,我叫…」

「是我啦」只用在熟人身上,否則對方反問「你誰啊?」可就有趣了。 

雖然對這樣的氣氛頗覺意外,我仍然非常開心。

除了因為她的熱情,與主辦同學會的用心之外,也頗有重遇故人之喜。

不巧同學會當天我確實另有要事,這邊廂卻又如此盛情難卻,

為此,我開始認真地思考:

去不去呢?
 


在別人眼中,我在公開的聚會表現還算大方得體。

其實,我很不適應那種不知道該用什麼表情的場合。

如果不是為了想見見某些好友,或是身為主辦人不得不為之,

像這樣多數半生不熟的集合,我不喜歡參加的。 

交情明明就沒那麼好,要說些什麼?能說些什麼?

彼此若是客氣有禮,也就少了那份久別重逢的豪氣和愉悅了。 

 

 

 

我知道朋友有深有淺,知道各有不同的感覺。

我也明白,有些人只是同學。

想通了其實是可以順其自然。 

我只是不習慣,應該陌生的場合裡,那熱絡的感情。 
----
 

同學會希望你能來喔,有很多人想看看你呢…」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