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覺得,你在這裡的使命,好像就是幫我們編整範例教材耶!」

==

很快就要輪調到別的課了,目前我正緊鑼密鼓地訓練自家super leader。該教的都交了,剩下的,只是經驗的累積以及事件處理的熟悉度。

原本打算慢慢地將比重對調,之後僅在一旁觀望、放手讓她去表現。但連續三輪發生的special case,逼得我不得不提早放手給她,專心於處理這些特殊事件。

而在向老闆作完事件報告後,老闆提出將這些case的始末、以及處理過程開闢成一個「不可不知」、「範例宣導」專區時,就開玩笑地對我說:「你最後的使命,好像就是幫我們編教材呴!」



在case一次比一次棘手、所需協同合作的對象越多、合作單位到後來甚至跨了三個部門的經驗中,我確實學到很多。但同時,感觸也更多。



前陣子九把刀有篇文在論述所謂的知識份子,其中有幾段話是這樣的:

「現在的知識份子,非常熟捻滔滔不絕一套非常精緻的論述,這套論述不只乍聽之下是對的,更可怕的是,有些連深思之後也會覺得是對的。但這套論述的使用性,往往是跟這些知識份子「想要達到的目的」密切相關。」

「這中間有一個說起來有趣、實則非常可怕的「特色」,就是「誰的立場越客觀、越超然,就越接近公正」。這樣的「客觀論述」其實正是知識份子最常玩耍的說服把戲。」

「論述能力強的人,藉著說法的超然客觀隱藏住他們的惡意,去掠奪你對許多事務的自我判斷能力。他越是表現得客觀,面面俱到,你點的頭就越多。」



經歷過這幾次和許多資深工程師、副理的交手,再去咀嚼上面的文字,分外地感受深刻。


這些人一字排開、國內外知名研究所的學歷該可算是知識份子吧;當然並非什麼作奸犯科般的惡意,只是那種「以看似客觀的論調,隱藏自身實際的立場或想法,去干擾本質上其實相當單純的事實」的這種手法,我真的是開了眼界。



講來講去,其實就是一種責任歸屬的問題。

該負責的單位努力於擺脫責任、或者拖別人下水一同分攤。受害者(發現問題者)則是致力於找到一個攻訐的對象,即便心知肚明不是他,只要對方表現稍有遲疑、態度沒那麼堅決,隨即一股腦地搶攻,一副「兇手就是你了啦!」的姿態。


「部門,是消耗企業資源最可怕的存在!」這句忘了在哪看到的名言,令此刻的我感觸良多。


也許是我還嫩吧,總覺得遇到事情就是應該大家通力合作,拿出誠意來解決。但在實際的情況裡,光是花在「溝通」上、花在堅定自己的邏輯,不被假公正的論點所動搖的溝通攻防戰上,有多少的資源就這樣被消耗掉了呢?

這些人都很專業!在自己領域內的知識可說是翹楚!但,多年的職場洗禮後,卻養成了除非「證據確鑿」,不然打死不輕易出手協助的習慣了嗎?

把時間、精神用在hi-light他人缺失、花在這些沒有實際生產的部分越來越多,而單純只想「把事情做好」的人,真的越來越少了嗎?



我想,我必須時時警惕自己,記住眼前這些我不認同的所作所為,以後不要跟他們變成同一國的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