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在想,新竹的人是不是比較苦命呢?

來到這裡兩個多月,我還是一直在適應這個地方;
這個雖不比台北繁華,但平均年收入應該是高居全國之冠的地方。

雖然在路上隨處可見脖子上掛著『狗牌』的園區人、
雖然在這裡看過的名貴轎車是台南的好幾倍、
雖然我對於新竹還談不上摸透。

即便是這樣地走馬看花,我卻一直覺得,
這裡或許是一個有許多財富傳說之處,卻不是一個適於生活的所在。



和同是成大畢業的高中同學吃飯,言談中,
他一直對台南、對成大念念不忘。


其實,我也很懷念台南的夜市、小吃,
成大周圍方便的交通,以及便宜的物價水準。


由於清大、交大、園區都同樣位在光復路上,
使得上班時間去學校時,都必須和園區人擠這小小的路上;
加上這條路又是客運業者的必經之路,交通之混亂、壅塞可想而知。

氣候方面,既然名為風城,強風自然是免不了的。
但奇怪的是,雖然新竹也算是北部了,白天其實一點也不輸南部的炎熱。
早晨的陽光,總讓等紅綠燈的我曬得吃不消;

而到了晚上,氣溫又立刻下降,即使是六、七月份的晚上,
也常讓我有在台南時,秋天的那種涼爽感,也怪不得知道我要來新竹後,
這裡的朋友們都提醒要準備件外套在車上。


這裡的房價也是一絕,隨便一間在台南最多三千元的小雅房,
在這裡是四千起跳,而且幾乎全被仲介商給壟斷,
學生要租屋可不像台南,可以在BBS或是網路上獲得大量資訊。

但,最最令我不能接受的,是這裡驚人的消費。
即使這是個年薪50萬起跳的城市,也並非所有的人都在園區上班,
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高收入戶,為什麼東西不比台北便宜,
但品質又跟不上台北呢?為什麼連學生的消費也跟著提高呢?


單就最基本的飲食問題來說:
三樣配菜中有一樣是醃製的醬菜、排骨不但小的可憐,
還真的帶大塊骨頭,要價60算是最便宜的價錢,而且普遍來說都很難吃。
這叫吃慣了台南只要50元、配菜豐富而且肉又大塊的我來說,
真的是有種被搶劫的感覺。

成大育樂街常見的泡沫茶飲,750CC只要10元,
在清大周圍我只發現兩家是這價格。
而台南一杯20元、真材實料的木瓜牛奶,在這裡呢?
一杯最少30,就算大特價也要25,而且鮮乳還是雜牌的。

我們學生的錢可不是美金啊!

==

陳小進說,當初要不是成大的教授被找的差不多了,他不會考慮清大。
而研究所畢業以後,他想回南部找工作,雖然這裡起薪較高,
但相對的物價也較高,加上這樣的生活環境…
所以他不會對這裡有任何留念。

同是成大畢業的學長說,
要不是看在這裡機會比較多的份上,他不會來這裡。

看了在園區工作的版友感想,我才明白,其實有太多的事情被美化、
有太多的情節被神話。當然,確實是有那樣的美好,
但是瞭解背後要付出的代價後,是不是還能令人義無反顧地跳下去呢?



從成大到清大,從管理學院跳到工學院,確實有著很大的落差。
不同的學術習性需要適應,讓自己盡快進入狀況成了我最迫切的課題。

上述的疑問,我該如果處理呢?
我,思考著。

==

不過,最近即使從早上九點待實驗室到晚上九點,
我也沒有一絲不耐的情緒…

我算不算慢慢適應工作超時的生活了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l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